RoHS(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)认证是由欧盟制定的强制性环保指令,旨在限制电子电气设备(EEE)中特定有害物质的使用,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。最新版本为RoHS 3.0(2015/863/EU),新增了对四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制,管控物质总数达10项。
核心目标:
1.保护人类健康:限制铅、汞、镉等重金属及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,降低癌症、神经系统损伤等风险。
2.环境保护:减少电子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、水源和生态系统的污染。
3.推动绿色制造:促进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根据RoHS 3.0指令,以下物质在均质材料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:
1.铅(Pb):≤1000 ppm(特殊合金如铜合金≤40000 ppm)。
2.汞(Hg):≤1000 ppm。
3.镉(Cd):≤100 ppm(严格限制,常见于电池和涂料)。
4.六价铬(Cr6+):≤1000 ppm(电镀工艺中需替代为三价铬)。
5.多溴联苯(PBBs)和多溴二苯醚(PBDEs):各≤1000 ppm(阻燃剂限制)。
6.邻苯二甲酸酯类(DEHP、BBP、DBP、DIBP):各≤1000 ppm(增塑剂限制)。
特殊豁免:部分医疗设备、军事设备等可申请豁免,但需定期审查。
RoHS指令覆盖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子电气设备,具体包括:
1.产品类别:
大型家电(冰箱、空调等);
IT及通信设备(电脑、手机等);
照明设备(LED灯、荧光灯);
医疗器械(心电图仪、分析仪器);
玩具及电动工具(遥控车、电钻)。
2.覆盖范围:
整机产品及其零部件、原材料、包装材料。
电压范围:交流≤1000V,直流≤1500V。
1.测试原则:
材质拆分:将产品按材质(金属、塑料、玻璃等)拆分为均质材料单独检测。
分层检测:金属材质检测4项重金属(铅、汞、镉、六价铬),非金属材质加测PBBs和PBDEs。
2.测试标准:
国际标准:IEC 62321(欧盟及美国加州适用)。
中国标准:GB/T 26572-2011(限用物质限量)、GB/T 26125-2011(检测方法)。
3.样品要求:
金属材料:10~25克;非金属材料:加倍。
1.申请与评估:
企业提交产品技术文件(BOM表、材料声明等)至认证机构。
认证机构初步审核材料合规性。
2.实验室测试:
通过XRF筛选、化学分析等手段检测有害物质含量。
重点验证高风险部件(如焊料、塑料件)。
3.报告与证书:
测试通过后颁发RoHS符合性声明(DoC)或证书。
证书需定期更新(通常1~3年),应对材料变更或法规升级。
1.市场准入:进入欧盟市场的强制门槛,未认证产品可能面临下架、罚款(最高年营业额4%)。
2.品牌竞争力:获得消费者信任,提升产品溢价能力。
3.供应链管理:要求供应商提供RoHS合规证明,确保原材料安全。
4.风险规避:避免因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召回和法律纠纷。
1.管控物质:中国RoHS(GB/T 26572)仅限6项(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类)。
2.标识要求:中国要求标注环保使用期限(EFUP)和有害物质含量表。
3.实施方式:欧盟为强制性认证,中国为“自我声明+自愿认证”。
1.标准升级:欧盟拟新增四溴双酚A(TBBPA)等物质至限制列表。
2.检测技术革新:便携式XRF设备加速现场筛查,AI算法优化数据判读。
3.循环经济推动:RoHS与WEEE指令协同,促进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。
注:本文综合欧盟RoHS指令(2011/65/EU、2015/863/EU)、中国RoHS标准及行业实践,数据来源权威检测机构报告与法规解读,具体认证要求请以官方文件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