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科1473252-1是一款高密度矩形混合型线到板连接器,采用母端子护套设计,支持40位4行布局,兼容电源(30A)与信号(7.5A)混合传输。其端子分0.63mm和2.8mm两种规格,对接公端宽度分别为0.63mm和2.8mm,行间距2.54mm/5mm,中心线间距2.54mm/2.9mm,尺寸紧凑(37.4×54.3×31mm),适合空间受限场景。外壳集成密封结构,防尘防水,工作温度-40~120°C,适应工业及汽车电子的严苛环境。极化对准设计确保精准插接,但无应力消除功能,需外部固定。支持自由悬挂式电缆安装,出线角度90°,简化布线;可维修但无法机械锁定位置,需依赖外部支架。黑色壳体符合RoHS标准,适用于高密度信号与电源传输需求。
分类 | 详情 |
---|---|
产品图 |
![]() |
产品型号 |
1473252-1 |
连接器形状 | 矩形 |
混合型连接器 | 是 |
连接器和壳体类型 | 母端子护套 |
连接器系统 | 线到板 |
可密封 | 是 |
主要锁定特性 | 外壳集成 |
连接器和端子端接到 | 电线和电缆 |
位数 | 40 |
行数 | 4 |
出线角度 | 90° |
主要产品颜色 | 黑色 |
端子类型 | 母端 |
端子大小 | .63mm, 2.8mm |
对接公端宽度 (mm) | .63, 2.8 |
对接公端宽度 (in) | .025,.11 |
端子额定电流(最大值) (A) | 7.5, 30 |
接合对准 | 带有 |
接合对准类型 | 极化 |
端子位置保证 | 否 |
应力消除 | 不带 |
连接器安装类型 | 电缆安装(自由悬挂) |
中心线(间距) (mm) | 2.54, 2.9 |
中心线(间距) (in) | .1,.11 |
连接器高度 | 37.4 mm [ 1.47 in ] |
产品长度 | 54.3 mm [ 2.13 in ] |
产品宽度 | 31 mm [ 1.22 in ] |
行间距 (mm) | 2.54, 5 |
行间距 (in) | .1,.19 |
工作温度(最大值) | 120 °C [ 248 °F ] |
工组温度范围 | -40 – 120 °C [ -40 – 248 °F ] |
电路应用 | 电源和信号 |
可维修 | 是 |
能够保证连接器位置 | 否 |
采购入口 |
1473252-1现货 |
原厂手册 |
1473252-1数据手册.PDF |
配套型号
产品图
1743730-2
2109271-2
2005268-2
1746979-1
更多配套型号查询
1473252-1配套型号大全
泰科1473252-1连接器凭借其特性,适用于以下领域:
1. 汽车电子:密封设计(防尘防水)与宽温域(-40~120°C)适配车载环境,支持传感器、ECU(电子控制单元)、电池管理系统等场景的电源(30A)与信号混合传输。
2. 工业控制设备:高可靠性与极化对准设计适用于PLC、工控机柜及机器人系统,40位4行布局优化高密度布线需求,自由悬挂安装简化设备内部空间规划。
3. 医疗设备:可维修性与低故障率满足医疗仪器要求,但需注意其无应力消除功能,需配合外部固定结构使用。
4. 消费电子:黑色外壳与紧凑尺寸(37.4×54.3×31mm)适合高端家电、游戏设备等需要混合信号传输的场景。
5. 轨道交通:耐高温与抗振动特性契合列车控制系统、车载电源模块等严苛环境需求。
6. 通信设备:支持电源与信号混合传输,适用于基站、路由器等需稳定连接的场景。
限制:无应力消除及较大体积可能限制其在微型化或高频振动场景(如无人机、微型传感器)的应用,需结合外部加固设计。
泰科1473252-1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以下常见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:
1. 连接器位置不稳定
问题:无机械结构保证连接器位置,自由悬挂式安装易因振动或外力导致偏移。
解决方案:
使用外部支架或卡扣固定连接器,或通过粘接剂(如环氧树脂)加固外壳与设备基板。
在布线时增加扎带或线束固定点,限制连接器移动范围。
2. 长期振动导致接触不良
问题:无应力消除设计,高频振动环境下端子易松动,影响信号传输稳定性。
解决方案:
选择配套的防震胶垫或阻尼材料填充外壳内部空隙,降低振动传递。
定期检查端子压接状态,必要时重新压接或更换端子。
3. 高电流场景下的温升问题
问题:最大单端子电流30A,高负载下可能因接触电阻导致局部温升,影响寿命。
解决方案:
优化电流分配,避免单端子满载运行;采用铜合金端子替代标准PBT材质以提升导电性。
增加散热孔或风道设计,改善连接器周围散热条件。
4. 密封性能受限
问题:虽然支持密封设计,但未明确标注IP防护等级,复杂环境(如高湿度、粉尘)可能渗入污染物。
解决方案:
安装时确保密封圈完全贴合,必要时额外涂抹硅脂增强密封性。
在外部加装防护罩或使用灌封胶填充外壳缝隙。
5. 维修时端子对准困难
问题:无极化对准的机械保证,维修后易出现端子错位。
解决方案:
维修前标记端子位置,拆装时借助辅助工具(如定位夹具)确保对齐。
使用带颜色区分的端子或线缆,便于快速识别回路。
6. 体积限制空间布局
问题:尺寸较大(37.4×54.3×31mm),密集布线场景中占用空间过多。
解决方案:
采用垂直安装或分层走线,利用立体空间优化布局。
对于高密度需求,可考虑分拆为多组小型连接器并联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