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92射频连接器和SMA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机械结构与兼容性上,两者的外导体内径、中心导体直径等均有差异,同时两者的电气性能也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,所以两者的应用领域均有不同,2.92射频连接器主要用于40GHz以上带宽场景,SMA主要用于小于等于18GHz场景。
SMA:外导体内径6mm,中心导体直径1.27mm,采用英制螺纹连接,制造公差较大(±0.05mm),尤其低价产品公差可达0.1mm以上。
2.92mm:外导体内径2.92mm,中心导体直径1.27mm,采用精密卡扣式结构,公差控制更严格(±0.02mm),机械强度比SMA高30倍。
兼容风险:SMA公头插入2.92mm母头时,因SMA引脚长度超差(MIL-STD-348B标准允许SMA引脚长0.3-0.5mm)可能造成母头插孔变形,长期使用降低校准件精度。
SMA通过螺纹旋紧(扭矩1.7N·m),插拔寿命约500次;
2.92mm采用弹性四槽卡扣设计(插入力仅2.2N),插拔寿命达1000次以上。
参数 |
SMA连接器 |
2.92mm连接器 |
差异影响 |
频率范围 |
DC-18GHz(常规)最高26.5GHz(特殊型号) |
DC-46GHz |
2.92mm支持5G毫米波频段 |
驻波比 |
≤1.35(@18GHz) |
≤1.20(@40GHz) |
高频信号反射减少30% |
插入损耗 |
≤0.15dB/m@18GHz |
≤0.04×√f(GHz)dB |
40GHz时损耗仅为SMA的1/3 |
介质材料 |
固体PTFE(介电常数2.1) |
空气介质(介电常数1.0) |
空气介质降低信号衰减,但需防尘密封 |
SMA:基站射频模块、车载GPS、医疗设备(工作频率≤18GHz场景)
2.92mm:5G毫米波基站、卫星通信载荷、雷达导引头(需40GHz以上带宽场景)
SMA单价约5-50元(普通型),适合批量应用;
2.92mm单价200-2000元(精密校准件),维护需专用扭矩工具和洁净环境。
<18GHz → 优先SMA(成本降低60%)
18-46GHz → 必须2.92mm(避免信号失真)
振动/高湿度 → SMA螺纹结构更可靠
实验室精密测试 → 2.92mm空气介质优势明显
频繁插拔 → 2.92mm卡扣式设计寿命翻倍
预算有限 → SMA经济性更优
1.高频化:2.92mm正向60GHz演进,而SMA受限于PTFE介质,高频扩展困难
2.国产替代:国内厂商已突破2.92mm精密加工技术(如北京锦正茂的40GHz产品),打破海外垄断
3.智能化:2.92mm开始集成温度/应力传感器,实现连接状态自诊断,SMA仍以基础功能为主
2.92mm连接器在毫米波频段、信号完整性及耐久性方面显著优于SMA,但成本高且对操作规范要求严格,建议根据实际频率需求、预算及维护能力综合选择,高频精密场景必选2.92mm,中低频常规应用仍以SMA为主流方案。
射频连接器知识大全 |
|||
射频连接器命名规则表 |
射频连接器的分类和应用 |
常见的5种射频连接器 |
射频连接器生产厂商排名表 |
射频连接器是干什么用的 |
射频连接器接线方法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