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气工程图纸中,端子排符号怎么表示直接关系到设计规范性与施工准确性。端子排作为连接枢纽,其符号需通过图形标识、字母数字代码及颜色标记三重体系精确表达。本文依据IEC 60947、GB/T 4026等标准,结合继电保护柜、配电系统等场景,深度解析端子排符号的绘制规则、功能分类及常见误区,为电气设计提供权威指南。
一、图形符号:基础元素与功能分类
端子排的图形符号是图纸中的核心视觉语言,需严格遵循国际标准:
1. 基本图形标识
固定端子:用“·”或“ ”表示,常见于常规连接点;
可拆卸端子:以“”符号标识,用于需频繁插拔的场景;
端子排整体:用带数字编号的方框表示,如“[5D]”代表第5段端子排。
2. 功能扩展符号
试验端子:专用于电流互感器回路,图形内增加“T”标记;
短接片:以“⏚”或“U形槽”符号表示跨接功能,水平插入相邻端子孔实现等电位连接;
接地端子:符号“⏚”或字母“PE”,颜色标记为黄绿双色。
3. 复合符号示例
双层端子排标注为“TBD-10”,图形中分层显示内层(导线)与外层(短接片);
带隔片的绝缘端子增加“‖”符号,耐压值标注如“2.5kV”。
表:端子排图形符号功能对照表
符号类型 | 图形表示 | 适用场景 | 标准依据 |
---|---|---|---|
固定端子 | · 或 | 常规导线连接 | IEC 60947-7 |
试验端子 | [T] | 电流互感器回路 | GB/T 14048.11 |
短接片 | ⏚ | 等电位跨接 | GB/T 4026 |
接地端子 | ⏚ 或 PE | 保护导体连接 | IEC 60445 |
二、字母数字系统:相位、回路与端子的编码逻辑
字母数字标记是端子排符号的“身份标识”,需分层定义:
1. 相位与导体类别
交流系统:U(L1相)、V(L2相)、W(L3相)、N(中性线);
直流系统:C(正极)、D(负极)、M(中间线);
保护导体:PE(接地)、PU(不接地保护)、PEN(保护中性线)。
2. 端子编号规则
XYZDN体系:
X:装置编号(如1n端子排编号为1D);
Y:回路功能(ID=电流、QD=强电输入、CD=出口回路);
Z:同类回路分段(如I1D/I2D表示母线保护支路);
N:端子序号。
> 示例:21ID1.4 表示装置2的电流回路第1段,端子4。
3. 特殊场景标记
跳闸出口端子:红色标识+试验端子,与直流电源隔离;
信号回路:字母“XD”或“YD”,布置于柜后下侧。
三、工程应用:从图纸到柜体布局的规范落地
(1)继电保护柜端子排设计
分段原则:自上而下分为交流电流(ID)、电压(UD)、控制(ZD)、信号(XD)等段,每段独立编号并预留备用端子;
跳闸回路:出口端子用红色试验端子,编号如“4CD”,距直流电源≥2端子位防短路。
(2)空间布局与符号映射
交流/直流分侧:交流端子(UD、ID)置柜后右侧,直流端子(ZD、QD)置左侧;
输入/输出分层:输入回路(如传感器信号)置于上侧,输出回路(如执行机构)置于下侧;
强电/弱电隔离:AC 220V端子与DC 24V端子垂直间距≥100mm,或加PA隔板(耐压2.5kV)。
(3)电缆编号联动规则
电缆标号与端子编号一致,如“Y-101”表示归属110kV线路间隔;
芯线标号同端子号,实现“一端一芯一标识”。
四、常见错误与标准对照
(1)致命设计误区
误区1:混淆U/V/W与L1/L2/L3 → 标准规定设备端用字母(U/V/W),导线端用符号(L1/L2/L3);
误区2:短接片未标注电流等级 → 导致57A以上回路选用M3螺丝(应选M4/M6),引发过热;
误区3:接地端子省略PE标记 → 施工中误接中性线,引发设备漏电。
(2)国际与国标差异对照
项目 | IEC标准 | 国标(GB) | 兼容要点 |
---|---|---|---|
相位标识 | U/V/W | L1/L2/L3 | 图纸需同步标注 |
端子排代码 | D | D | 统一用于端子排后缀 |
绝缘颜色 | 黄绿(PE) | 黄绿(PE) | 全场景强制使用 |
端子排符号怎么表示的本质是功能可视化、标识标准化、安全具象化:图形符号(·/⏚)构建基础语言,字母数字系统(U/V/W/XYZDN)实现精准定位,而空间布局规则(左交流右直流、上输入下输出)则保障施工零歧义。设计者需紧扣IEC与GB双轨标准,规避相位混标、短接片超载等致命误区,让符号不仅是图纸上的标记,更是安全运行的基因编码。唯有每一处标识的精确落地,方能成就电气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可靠闭环。